为深入了解濂溪区新港镇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全力打造具有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五美”乡村,镇人大组织区、镇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全镇14个村(社区)走村入户、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全面分析新港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突破口,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调研发现,新港镇在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创新,党组织建设仍需加强。对基层党建热点难点问题缺少创新举措,党建工作亮点还不够突出,基层党建队伍“兼职化”较为严重。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受制约。工业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缺少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的领军企业;农业大而不精,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不够。人才流失,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干部年龄偏大,高学历占比低。“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超过40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59.4%,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很低,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成为老大难问题。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扛责任强党建,推进组织振兴。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统领,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要让脱贫攻坚成果有效的向乡村振兴转化就必须筑牢党建这个基础。抓机遇谋发展,推进产业振兴。全力招引实体经济。依托沿江工业基地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平台优势,充分发掘各路资源,继续保持招商引资力度不减,加快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壮大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瓜蒌、莲子、香菇、葡萄、草莓、西瓜、黄花等特色果蔬种植,积极探索长江最美岸线文旅融合、杨家场村农旅融合发展路子,千方百计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差异化、规模化、品牌化。全力争取太平桥村汪家湾地块、屠宰场以西地块、诺贝尔公寓以西地块预留用地,全力争取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新产业综合体标准厂房,为村集体经济留足发展空间。开展集体资产招租集中推介行动,确保荷塘产业大楼、孵化园标准厂房全部对外招租,安置小区闲置门店出租率达到50%以上。建制度重培育,推进人才振兴。坚持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调优结构作为“头号工程”,全面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蓄好源头活水。为确保人才“引的进、留的住”,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学、入住公租房等问题,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快镇内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党员发展计划,积极吸纳聚集实用人才,将优秀年轻干部吸收入党,通过有计划地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的分布结构,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制度,树立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提升年轻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本领,为新港镇扬帆起航,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胆作为,确保履行职责到位。督促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早日改变农业农村落后面貌。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事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作出决议决定,把党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充分调动人大代表积极性,确保作用发挥到位。组织人大代表特别是领导干部代表深入村组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投身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基层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以此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有利条件,扮好群众代言人角色,掌握社情民意,做好解疑释惑,积极为镇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切实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刘国胜、余军军、罗运江、徐胤)